English

放眼信息产业 努力攀登高峰

1999-09-29 来源:光明日报 芦湘 我有话说

笔者作为长期从事江苏省计算机行业协调管理和用户协调交流工作的在职人员,亲眼目睹了珠江路科技街的发展变化,真诚地希望“科技街”实现“二次腾飞”,为此撰写本文,但愿能提供一些略有价值的建议。

对珠江路科技街的客观评价

为了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内,紧跟上全球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发展的潮流,同国际上经济发达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接轨,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提出科技街“二次腾飞”的发展战略目标,实事求是地对科技街的现有基础作出客观的评价。

目前,南京珠江路科技街的现实情况是:

第一,全街进驻的850个大中小型企业中,约三分之二的企业注册资本在50万元以下(也有30个千万元以上的大型公司),总体来说,全街以小型企业为主。全街企业中,民营企业占48%;股份制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占34%;中外合资和港澳台独资企业占18%,其中民营企业于1998年的增长速度为75%,增长势头较猛,因此,全街的企业性质主要以民营企业为主。

第二,全街企业,名义上是科工贸相结合,实际上,从事科研开发的队伍有待建立,工业生产体系尚未形成,经营销售是主要业务,全街企业的主要运行体系是以贸易为主。

第三,全街企业,大体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国内外知名企业。他们在科技街抢滩登陆,把这里作为企业窗口和延伸;第二层次,省、市国有企业在该街建立的股份制企业和集体企业。他们将企业员工化整为零,划小核算单位,实行产品分流,人员分流,鼓励和推动一大批员工到科技街去求发展、求生存;第三层次,民营企业。这些企业的创办和从业人员大多是学校毕业后的自主择业人员、企业的离岗和下岗人员、企事业的停薪留职人员、内退人员和少量的退休人员。

第四,全街企业的经营特点是,少数企业是批零结合,以批发为主,大多数企业则是以零售为主,以柜台经营为主。全街企业的平均年销售额大约400万元左右。

第五,全街经营销售的商品,有硬件(电脑和通讯设备产品),有软件,有网络产品,也有些信息方面的咨询服务。硬件占有的销售份额约为五分之四左右,余下依次排列的是网络产品、软件和咨询服务,三者约占五分之一。

第六,在产品销售中,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的含量很少。不少企业对“增值销售”能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增加销售利润的发展趋势认识不足。因此,致力于“增值销售”的措施乏力,行动迟缓。在销售的流通过程中,简单地以“买进卖出”为主。

第七,对全街企业笔者没有掌握准确的调查数据,但只要你走马观花地浏览一遍,会有一个感觉:各企业所经营的产品,低水平的不少,分散重复的太多,看一眼,似乎琳琅满目,应有尽有,遇到大的定单,却缺这少那,形不成销售经营上的规模经济。

第八,北京的中关村和南京的珠江路都是始建于1991年。两者都是以经营信息类产品为主,经营的产品门类五光十色,经营场所鳞次栉比,同属一个区一条街的布置格局,都同样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但仔细分析,这仅仅是表面上的类同,从内涵上来看南京的珠江路和北京的中关村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两地相比,在数量和质量上不可同日而语。所以,我们在赞美“北有中关村,南有珠江路”的同时,要清醒地意识到:天外有天,要正确对待自己,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现有基础和起点。

近期的发展目标

科技街的近期发展目标,首先应该是力争用三至五年的时间,实现科技街在现有基础上的“转型”,为实现科技街“二次腾飞”的发展战略目标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对科技街的近期发展目标,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把北京中关村作为科技街“转型”所瞄准和赶超的目标。用三年至五年的时间达到中关村目前的发展水平。然后,再力争用二十年的时间和北京中关村并驾齐驱,成为我国南北两大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基地。

第二,调整科技街的产业结构。选择和发展龙头产品和拳头产品,形成一软一硬两个拳头产业,并要求实现科研开发、工业生产、经营销售的同步发展。

第三,要求科技街的年销售增长率达到30%—50%之间。力争在三年至五年后的销售额达到150亿元以上的水平。其中,硬件的增值销售额应占销售总额的50%以上,软件产品的销售额应占销售总额的30%以上。把科技街发展成为全国电子信息类产品集散地之一,把目前以零售为主销售模式“转型”为批发为主的销售模式。

第四,开拓产品外销市场。把科技街目前的电子信息类产品以“内销”为主的局面“转型”为“内销和外销”并重的发展格局,以实现发展战略中把科技街建成为全国电子信息类产品出口基地之一的目标。在五年“转型”发展后,要求达到每年出口创汇不低于20亿美元。

第五,建立“软件工业园”。五年内,组建成具有1000个软件人才的专业队伍,其中高级软件人才即系统分析员不少于20%,中级软件人才即程序设计师不少于50%。把江苏省和南京市软件人员的力量和软件产业的基础充分用好、用足,改变现有软件力量分散,产品不成气候和发展思路尚未统一的局面,为把科技街建成国际一流的科技工业园先行一步。

第六,建立产业资本的开发和市场中心。五年内要求集资不少于10亿元(参考)。把产业资本的开发和资本的经营作为科技街实现“转型”和实现发展战略目标的产业资本主要来源。

第七,建立人才市场开发、交流、培训中心。五年内根据科技街企业发展的需要,要求招聘、引进(含从国外)、交流和定向培养的人才不少于2000人。其中软件专业人员的比例,要求达到60-70%。

促进科技街“转型”和“二次腾飞”的必要措施

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是推进“科教兴国”的主要动力。但是,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毕竟是一个投资大、难度大、竞争强、风险大的高科技产业,需要我们采取必要的有力措施,笔者的建议是:

第一,省、市、区各级政府,给予科技街更多的优惠和特殊的扶持政策,并从财政上列支必要的投入。

第二,成立“腾飞工程办公室“。科技街在现有的管理办公室的基础上改组为“腾飞工程办公室”——受市、区政府的直接领导。

第三,推动“校、所、厂、街”的联盟和结合。

第四,科技街现状要定量分析,以便“转型“的有效实现。

第五,立即组织建立科技街的“产业资本开发和市场中心”。

1、“转型”初期几个中心的成立方案。科技街的当务之急是成立“腾飞工程办公室”和“产业资本开发和市场中心”。其它中心的建设,在早期可以采取“借船过海”的方式。

经过三至五年的实验和筹建,最后在科技街予以正式定位和正名。

2、南京市政府应加强“三园一街”的发展建设,实现跨区域的有效合作,统一规划、协调发展,改变以前的区域为主,各自为战的局面。紧密合作,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同发展,为在21世纪建立国际一流的的科技工业园做好充分的准备。

(作者为江苏省计算机行业协会秘书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